【申請國際學校必讀】國際學校與本地學校的異同
國際學校之所以備受家長青睞,不僅因為可提供更多升學選擇,其學制及課程特色亦屬吸引之處。下文將簡述國際學校與本地學校的異同及轉讀國際學校的準備,為子女往海外升學準備好第一步。
教學模式
國際學校
主張探究式學習及專題式學習,以教導「如何學習」為主,目的是啟發學生自主學習,並透過開放式討論鼓勵學生勇於嘗試及主動發問,建立學生的自信。功課量普遍比本地學校少。
國際學校更為崇尚自主學習模式,鼓勵學生多作發問。
本地學校
比較關注學生「學了甚麼」,透過練習讓學生掌握知識。功課量普遍較多,亦需要按時完成課程,課程或會較為急促。近年逐漸引入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。
班級規模
國際學校
小班教學,普遍一班最多二十多人。小學及專科課室裡普遍會有老師及一名教學助理授課,這較能針對不同學生特質及需要因材施教。
本地學校
以傳統大班為主,普遍一班有三十多人及只有一位老師上課。
學費比較
國際學校
大部分由私人機構營運,沒有任何政府資助,學費較本地學校高昂,亦有不同要求,包括購買債券﹙Debenture﹚、提名權﹙Nomination Rights﹚、基本建設費﹙Capital Levy﹚等。
本地學校
包括官立與政府資助或補助的學校,受惠於香港教育體制下的12年免費小學及中學教育政策,故學費或雜費較國際學校低廉。
師生交流及關係
國際學校
小班教學讓師生能更深入交流,普遍亦能提供更豐富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支援。國際學校的老師多以外國人為主,普遍與學生關係更像亦師亦友。
國際學校著重師生交流及關懷,彼此關係亦師亦友。
本地學校
傳統大班的模式讓師生深入交流的機會較少,普遍本地學校亦較強調尊師重道的師生關係。
評估方式
國際學校
除考試外,亦採用持續評核的方式,平時遞交的功課及項目亦佔了不少評估比重。此外,有些國際學校亦設有MAP Test (Measure of Academic Progress),讓老師在每個學期持續評估學生的英文閱讀及數學能力,以供家長了解子女的成長狀況。
本地學校
考試主導。考試佔分較高,有時成績評估會集中在一個考試上,相對於國際學校,持續評核的佔分較少。
轉讀國際學校準備功夫
想子女成功入讀國際學校,父母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關鍵。家長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,為子女轉讀國際學校做好準備:
1. 掌握基本英語
國際學校的教學語言主要以英文授課,故對新生的英文水平有一定要求。建議家長為子女報讀英文補習班,使他們在轉校前已掌握基本英語。這不但有助學生(尤其是年紀較小的)適應國際學校生活,亦可提升學習進度。
2. 模擬面試及練習答題技巧
申請入讀國際學校必先要通過入學試,家長宜與子女一同備試,了解入學試的考核內容,例如學科、使用語言、形式等。另外,亦應鼓勵子女不要感到害怕,盡量放鬆,因為有自信的學生的面試表現多數較佳。
3. 學習溝通技巧
國際學校雲集世界各地的學生,各人的國籍、文化、背景均不盡相同。在轉校前,家長不妨與子女講解國際學校與本地學校的異同,教導他們與不同種族的同學溝通和相處的技巧,以及應對文化差異的方式,有助他們更容易融入及適應新環境。
香港美國學校校園導覽及課程簡介會現正接受報名,立即登記參加校園之旅,了解更全面的國際學校課程資訊!如有任何查詢,歡迎與招生部聯絡!